中山管理評論

  期刊全文閱覽

中山管理評論  2010/6

第18卷第2期  p.303-324


題目
現金流量請求權及控制權偏離程度對應計盈餘持續性以及股市反應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iation between Cash Flow and Voting Rights on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the Market Reaction to Earnings
(634256005466776250.pdf 647KB)

作者
華琪筠、林文祥、林宗輝、蔡彥卿/輔仁大學會計學系義守大學會計學系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會計學系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系
Chi-Yun Hua、Wen-Hsiang Lin、Tzong-Huei Lin、Yann-Ching Tsai/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Fu-Jan Catholic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I-Shou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摘要(中文)

本研究嘗試瞭解控制股東現㈮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愈大時,是否公司 盈餘㆗之裁量性應計數部分較不可信,因此其裁量性應計數的盈餘持續性應該 低於偏離較少的公司。此為本論文第㆒個研究目的—測試控制股東現㈮流量請 求權及控制權偏離與裁決性應計數的盈餘持續性是否㈲關連。本論文第㆓個目 的在於瞭解台灣股市反應裁量性應計數㈾訊時,是否能正確考慮控制股東現㈮ 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可能造成的影響。許多研究均發現比較㈲效率的美國 市場對裁量性應計數的反應為「過度反應 (非理性定價)」,本論文則不僅研 究台灣股市是否能對裁量性應計數理性定價,且更進㆒步研究控制股東現㈮流 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程度是否與股市的理性定價能力㈲關。 本研究以兩種偏離程度的衡量檢驗各假說:現㈮流量請求權除以控制權衡 量偏離程度 (相對偏離) 以及控制權減現㈮流量請求權衡量偏離程度 (絕對偏 離)。研究結果顯示:控制股東現㈮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程度越大,公司 裁量性應計盈餘持續性越小。股市是否能對裁量性應計數理性定價的 Mishkin test 結果則發現,台灣股市對裁量性應計數呈現過度反應;而控制股東的現㈮ 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較大時,股市反應應計數的過度反應顯著變小,顯示 股市較不相信治理較差公司的應計數;但平均而言,股市仍然過度反應公司盈 餘㆗應計部分。這個結果的㆒個可能解釋為投㈾者無法對裁量性應計數做理性 定價,因此雖然對偏離程度的影響雖稍做修正,但仍無法完全理性修正。

(634256005466307500.pdf 56KB)

關鍵字(中文)

控制股東、公司治理、裁量性應計數、理性定價


摘要(英文)

Previous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finds that the deviation between cash flow and voting rights (a measurement of “bad” governance) could result in a company with lower Tobin-q. 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is that the earnings quality of the “bad” companies is lower, and consequently, the stock market reacts accordingly. This raises our first research issue—whether the persistence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s is lower in those of “bad” firms. Following the first issue, our second issue is regarding the stock market reaction to th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We test whether the stock market reaction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s is related to the deviation between cash flow and voting rights. We find strong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hypotheses that bad governance leads to less persistence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s to the empirical result from the Mishkin test,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1) the market overreacts to discretionary accruals, and (2) the degree of overreaction is decrease for “bad” companies, but on average, the market still overreacts to discretionary accruals.

(634256005466307500.pdf 56KB)

關鍵字(英文)

controlling stock holder, corporate governance, discretionary accruals, rational pricing


政策與管理意涵

公司治理是實務界與學術界均相當關心的議題,實務上或報章雜誌報導的財務報告相關的舞弊案中,可能使我們覺得公司治理較差的公司,其財報數字較不可信,因此股市對其宣告之盈餘可能較不相信,所以當這些公司宣告盈餘時,股市的反應較小。另外,有一些國外的學術研究顯示美國的股市對盈餘持續性有過度反應的現象:投資人誤認為公司治理較好之公司的盈餘有較高的機率持續到未來期間,因此當盈餘增加時,投資人會過度追逐這些股票,但平均而言,盈餘持續的情形比投資人的預期差。 本研究嘗試以「控制股東現金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的程度」來衡量公司治理好壞,推估當這個偏離愈大時,表示公司控制股東以較少的股權控制整個公司,此時控制股東與其他股東的代理問題會更嚴重。論文並測試上一段所提及的直覺是否正確:「壞」公司裁量性應計盈餘是否較不可信,因此這些公司盈餘的持續性應該會較低。本論文第二個目的在於瞭解台灣股市反應盈餘資訊時,能否正確 (理性) 的反應,而不是像美國股市一樣的過度反應。最後,論文並測試股市投資人在比較懷疑「壞」公司的報表情況下,對「壞」公司盈餘的反應是否比較小。 研究結果顯示:控制股東現金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程度越大,公司應計盈餘持續性越小。股市是否能理性反應的測試結果則發現,台灣股市對盈餘呈現過度反應;而控制股東的現金流量請求權與控制權偏離較大時,股市的過度反應顯著變小,顯示股市較不相信治理較差公司的盈餘;但平均而言,股市仍然過度反應公司盈餘。這些結果可協助投資人投資決策之判斷,並更正其對盈餘持續性的錯誤觀念,若投資人都能正確反應盈餘的持續性,股市有可能在未來減少這種不理性的過度反應現象,市場效率將獲得改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