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管理評論

  期刊全文閱覽

中山管理評論  2005/9

第13卷第3期  p.617-643


題目
研究發展支出與資本支出的價值攸關性:以企業生命週期論析
The Value-Relevance of R&D and Capital Expenditure:A Test of the Life Cycle Hypothesis
(633440352176718750.pdf 2,149KB)

作者
金成隆、林修葳、邱煒恒/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系所、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教所會計組
Chen-Lung Chin、Hsiou-wei William Li、Woei Herng Chiou/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摘要(中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企業處在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時,資本市場對於各期的研 究發展支出會有不同的評價。本文援引 Anthony and Ramesh (1992)的方法,選 定股利、銷貨成長、資本支出與公司成立年數為生命週期的判斷因子。本文使 用 Ohlson (1995)的會計評價模式,以盈餘、市值、資本支出與研究發展支出,設定為迴歸模型檢驗生命週期係數差異假說。實證結果發現,研究發展支出與 股價之間呈現顯著的正向關係,當進一步考慮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時,發現在 成長期的研發支出,對於股價的影響顯著大於成熟期及衰退期。此外,成長期 的資本支出,對於股價的攸關性也顯著大於成熟期及衰退期。進一步發現,在 成長期研究發展支出的反應係數顯著大於資本支出,在衰退期則否,因此實證 結果支持研究假說: 研發支出與資本支出二者相對應的反應係數的差異幅 度,也會隨著生命週期而有不同。

(633440352176093750.pdf 78KB)

關鍵字(中文)

研究發展支出;資本支出;生命週期


摘要(英文)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market respons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e (hereafter R&D) varies across firms’ life cycle stages. We hypothesize that response coefficients of firms’ R&D decrease from the growth to the stagnant portfolios. We divided samples into various life cycle portfolios based on methods developed by Anthony and Ramesh (1992). Consistent with our hypothesis, we documents that, like capital expenditure, a monotonic decline in the response coefficients of R&D cost from the growth to the stagnant stages. Furthermore, the findings also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the response coefficients of R&D 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capital expenditures at the stage of growth compared to the stage of stagnant. Finally, we also find that difference in the coefficients between R&D and capital expenditures decreases from the growth stages to the stagnant stages. These findings are robust to control for size and risk effects.

(633440352176093750.pdf 78KB)

關鍵字(英文)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e; capital expenditure ; life cycle


政策與管理意涵

本研究主要是在探我國上市公司處在不同的企業生命週期階段時,資本市場對於研究發展支出是否會有不同的評價。本研究援引Anthony and Ramesh (1992)的作法,採用股利、銷貨成長、資本支出與公司成立年數,作為企業生命週期的判斷因子,同時也使用彙總此四個因子的綜合指標。實證模式使用Ohlson (1995)的會計評價模式,以盈餘、市值、資本支出、研究發展支出,設定為迴歸模型檢驗生命週期係數差異假說。 實證結果發現,研究發展支出與資本支出都與股價之間呈現顯著的正向關係,當進一步考慮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時,發現在成長期的研發支出與資本支出,對於股價的影響顯著大於成熟期及衰退期。本研究也同時發現,成長期研究發展支出的反應係數雖然顯著大於資本支出,但在衰退期則否,因此實證結果支持研究假說。換言之,研發支出與資本支出二者相對應的反應係數的差異幅度,也會隨著生命週期而有不同。 本文的政策涵義是,對於企業而言,在企業成長階段,雖然面臨較多的風險,但同時也具有較多的機會,此時投入較多的研發支出,邊際效果比較大,例如可以取得成本優勢(Porter, 1980),阻止潛在競爭者的進入。相對的,在衰退期階段,則比較無法透過研發支出來取得競爭優勢與較佳的獲利能力。換言之,此一邊際效果隨著企業生命週期而降低。 另一方面,對於管制者或是輔導業者的主管機關而言,也具有政策涵義,例如,對於處在成長階段的企業進行研發的獎勵政策,效果異於成熟與衰退時期的獎勵。同時,對於會計準則設定的機關而言,也具有參考價值,例如,對於不同生命週期的無形資產支出,可能具有不同的未來經營效益,因而攤銷政策實行結果似乎也與考慮生命週期息息相關(如成長期採取費用化時,扭曲財務報表的現象,比成熟期採用費用化時為嚴重,換言之,財務報表攸關性會隨著生命週期而有不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