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管理評論  2012/9
第20卷第3期 p.731-773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t. John's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文化距離」對多國企業(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海外進入模 式的選擇難有一致性的結論,MNEs 應採取高度直接控制(獨資模式),或是 與當地夥伴合作(合資模式),其爭議性一直是受到關注的課題。「文化距離」 雙重立論在於,MNEs 進入文化差異性大的地主國會同時產生環境適應(當地 知識不足)與夥伴風險(合資夥伴間資訊不對稱)兩種成本。環境適應成本使廠商 為快速取得當地知識以順利進入市場,而願意以合資的方式進入地主國。夥伴 風險則因夥伴行為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高額的締約成本,使廠商傾向選擇獨 資。本研究以台灣廠商海外投資為樣本,共 2,451 筆投資案,分佈於 13 個國 家。實證結果顯示,MNEs 進入已開發國家時,由於當地制度環境完善,夥伴 風險可以有效控制,因此與地主國文化背景差異性大的廠商,為了節約獨資成 本與快速取得當地知識,則較不傾向採取獨資方式。反之,當廠商進入開發中 國家時,由於制度系統不完備,加劇文化差異所產生的合作夥伴間行為不可預 測,以致締約成本大幅上升,因此傾向採取獨資模式。
(634909267499360048.pdf 144KB)文化距離、制度環境、海外直接投資
Past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 cultural distance and entry mode choice are inconsistent results. Some findings propose cultural distance associated with choosing wholly owned modes; others propose cultural distance connected with choosing joint ventures. The dual arguments of cultural distance are produced from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and partner cooperation costs. For unlocking the cultural distance dilemma,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contingent element---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We collect 2,451 investment projects invested in 13 countries by Taiwanese firm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distance and entry mode decision. When firms enter developing countries, poo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 leads firms prefer to choosing wholly owned modes for avoiding partners’ cultural hazards. When entering developed countries, firms prefer to choosing join ventures because well-established institutions provide external governance instruments to reduce contracting costs.
(634909267499360048.pdf 144KB)Cultural distanc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FDI
廠商進行海外投資時,母國文化與當地的文化距離是廠商決定運用何種投資模式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文化距離因素所造成的矛盾性在於,廠商面臨文化差異大的地主國,若為了快速適應當地環境,將選擇透過與當地夥伴合資方式進入當地市場。但,若廠商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當地夥伴,抱持不信任的心態,避免締約風險,則將採取獨資模式。過去相關研究對於文化距離所造成的廠商投資決策結果難以歸納出一致性的看法。 本研究以地主國的「制度環境」為廠商海外投資的情境要素,以新興工業國家的台灣廠商為樣本,蒐集2,451筆投資案,投資地分佈於13個國家,包括已開發國家(美、日、德等國)與開發中國家(印度、巴西、越南等國)。研究結果顯示,廠商進入正式制度較完備的已開發國家,當地可提供廠商制衡當地夥伴的治理工具(例如,法律完備性、政治穩定、法令威嚇作用等),採取合資方式,將節省了若採取獨資所衍生的沈沒成本。反之,廠商若進入開發中國家,當地制度環境的不完善加劇廠商面臨文化差異的締約風險,更難以掌握當地合資夥伴的行為,故採取獨資方式,以廠商內部直接控制,簡約了防禦夥伴的成本。 對於來自新興工業國家的台灣廠商而言,海外投資模式決策是擴展廠商疆界的重要策略之一。當其面臨不同經濟體(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影響決策最大考量來源為當地正式與非正式制度環境---地主國治理系統與文化。本研究的實證結果提供廠商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應將當地治理系統完善性與文化差異同時考量。若當地國家制度系統完備下,有助於降低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締約風險,採取與當地合作方式,相較於獨資較具效率性。若僅考量文化因素,為避免當地夥伴的行為不確定性,而選擇獨資模式,則因未考量到外部治理系統有助於廠商採取合作模式,而無須過度進行內部投資,由廠商自行擔負海外營運風險,將形成不適切的投資決策。因此,廠商若能考量當地制度體制,有助於克服因文化差異所造成投資決策應採取獨資或合資的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