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管理評論

  期刊全文閱覽

中山管理評論  2005/3

第13卷第1期  p.217-245


題目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的導入:從脈絡論分析個案研究
ERP Implementation: Case Analysis from a Contextualist Perspective
(633453314858437500.pdf 1,567KB)

作者
陳小芬、王存國/國立中央大學資管系、國立中央大學資管系
Jessica H.F. Chen、Eric T.G. Wa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摘要(中文)

ERP 的導入乃是一項技術創新及變革管理的複雜習題。因此,本研究主 張吾人需要有一個詮釋性的研究架構(interpretive framework)來了解 ERP 系統 的導入過程,特別是因為 ERP 系統與原企業程序不契合所引起的系統客製化 議題。本研究將著重於 ERP 導入時系統客製化過程的描繪與分析,同時採用 「脈絡論」(contextualism)作為個案的分析基礎,期望在一充滿複雜性的導入 程序及可能改變與挑戰企業核心信念與結構的文化變革過程中,以客製化為探 討的核心元素,詳細描述 ERP 導入的整個過程(process)、影響系統導入的相關 事件的脈絡(context),及由 ERP 導入所引起產生的資訊科技與企業的改變內容 (content),同時將過程、脈絡與內容這三項評估元素間的連結加以概念化。本 研究分析國內一家大型顯示器企業,由該個案導入 ERP 系統的外部環境、內

(633453314857812500.pdf 58KB)

關鍵字(中文)

企業資源規劃、個案分析、脈絡論、系統導入


摘要(英文)

ERP implementation is a complex exercise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Hence, this paper maintains that an interpretive framework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of ERP systems, especially when the issue of system customization is pronounced. The emphasis here is on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change processes induced by ERP system customization strategies in context, illustrating how and why the cont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ustomizing an ERP system can be constrained and enabled by bo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s and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A case of ERP system implementation in the monitor industry is analyzed based on a contextualist framework. The historical and contextual issues are revealed and the interplays between the content, process and context of changes are analyzed. Finally, we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based on our case analysis, and its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633453314857812500.pdf 58KB)

關鍵字(英文)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Case study; Contextualism; system implementation


政策與管理意涵

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統被認為是一套全面性的套裝軟體。為了讓這套整合性的軟體滿足企業需求,全球大多數的ERP供應商都致力於發展特定產業規格、特定文化規格的系統,以提高系統的彈性。然而ERP系統本身「整合」的特性造成多數ERP系統的結構變得龐大而複雜,許多企業導入ERP系統後才發現軟體本身與企業經營程序並不契合。不契合的問題在台灣可能更為嚴重,因為多數的大型ERP軟體供應商來自歐美,這些套裝軟體在設計時,依照歐美國家的文化、規定及企業習慣來設計。當這些外來軟體轉移到台灣的情境時,常與台灣企業本身特有的企業模式(embedded business models)發生衝突。不契合的情況愈嚴重,系統導入時程延宕與預算超出的機會將愈高,系統導入失敗的機會也增加。 另外,許多導入ERP套裝軟體的公司,仍屬於外商公司的海外分公司,決策權掌控在母公司手中。在ERP系統導入期間,不論是資源的配置、問題發生後的因應策略等問題,可能都不是真正執行層次的海外子公司所能決定。這種全球性公司經常會產生決策效益與執行效益的問題,因為從遠在歐美總公司制定的決策傳逹至海外工作執行人員時,資訊經常會有所遺漏,總公司高層主管對ERP系統的思考模式與海外執行單位的人員的思考模式也可能不一致,公司下層的員工沒辦法清楚認知到高層導入ERP系統的目的,不但阻礙ERP系統的導入,也使系統上線後無法被充分利用。 企業本身擁有的ERP相關知識也將影響ERP系統導入的成效。企業在導入ERP系統前,如果缺乏具備ERP系統知識的內部員工,將使系統評估與系統選擇變得較困難,發生系統與企業程序不契合的機率也增加,同時因為知識不足,必須花費許多時間從錯誤中學習,影響導入的效益。 由上可知,企業要避免選「錯」ERP系統,必須同時考量評估系統時決策的人員、文化合適性及內部相關人員的知識與技能,方能減低系統不符合企業需求的問題。


參考文獻